要發(fā)現(xiàn)自己最親近的人身上的心理健康危機,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。
有時候,年輕人不懂老人的心,總覺得老人越老越“薄涼”,沒有感情似的,其實,是他們不懂做父母的心。
經常有家長抱怨:“孩子做作業(yè)要大人守著,電腦一玩一整天,睡覺、吃飯、上學都得催,總之,大事小事,都得大人看著,否則,別指望他能自己做好。”其實,這些都是孩子缺乏自制力的表現(xiàn)。
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,家長的陪伴和幫助是必要的。但有些時候,家長為了讓孩子成績更好、履歷更光鮮,過度地幫助孩子,甚至有些家長直接介入原本屬于孩子的賽道。
先處理好情緒,再去處理事情。不處理情緒,思路就會陷入感性的認知,而不是論理的認知。人在情緒失控時做出的事,最終往往都是后悔的。
有家長在培訓群里問:“如何培養(yǎng)陽光學霸”,我相信很多家長也想知道問題答案,今天就來分析一下。
為什么我們總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現(xiàn)給那些毫無瓜葛的外人,卻把最壞的一面留給最愛我們的親人呢? 這其中的原因并不復雜,但仔細說來,卻有點扎心。
陪伴很重要,我們需要陪伴,也想要陪伴別人。但很多時候我們得到的和給出的陪伴,都不盡如人意。感覺這種陪伴并不讓人舒服,又說不出所以然。
討好型人格的根本原因在于童年創(chuàng)傷,這里的童年創(chuàng)傷更多是指父母或直接監(jiān)護人的教養(yǎng)方式帶來的影響。
很多人進入婚姻之后,才發(fā)現(xiàn)婚姻不像自己想的那樣,婚姻和戀愛可不同,婚姻是柴米油鹽來決定的,才結婚的夫妻倆肯定很恩愛,可是,時間久了,就會出現(xiàn)這樣那樣的問題。